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工艺品正文

怀远藤编助力汶川灾区重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6 浏览次数:75
  几度寒暑交替,几经奋发图强,曾经满目疮痍的汶川地震灾区,如今已尽显崛起之势。
  
  经济的恢复和壮大,是灾区重建取得新进展的重要标志。在胜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后,援建方坚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灾区各地把产业恢复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在重建中调整结构优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到2010年,在地震灾区成都和德阳,工业集中度分别提升到78.9%和60%,发展方式得以优化;在绵阳,“铁、公、机”立体产业结构格局初显,构建西部区域性交通枢纽的步伐加快;在雅安,启动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而广元、阿坝,并列四川省工业增速首位,发展势头迅猛……
  
  在历经七日抢险救人、百日安置攻坚、千日重建奋战和灾后产业振兴之后,一幅锦绣巴蜀新图景正展现在人们眼前。
  
  记者近日在地震重灾区都江堰的十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里看到,寒冬里依旧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都江堰与援建方上海市各自发挥优势,建立了这个示范园,于2009年4月投产。现在,示范园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为当地农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机会,每年还为当地农民提供穴盘苗2亿株以上,产值上千万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曾经遭受重创的38个小镇,而今已变成各具风情的魅力城镇,成为中外游客前来游览的现代化乡村。如诗似梦的汶川水磨镇、民族特色浓郁的北川吉娜羌寨、与绿水相伴的绵竹年画村等,重建后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风貌与功能统一。
  
  记者日前在崇州怀远镇遇到了李建康,听他讲述了怀远藤编如何在经历地震的巨大损失后,现又将这一民间工艺发扬光大的。
  
  怀远藤编有200多年历史,大大小小的藤编企业有约50家,李建康的“茂祥”是最大的一家。“5·12”大地震中,“茂祥”和其他藤编厂一样损失殆尽,李建康一度产生了转行的想法。
  
  “是重庆援建人员让怀远藤编重获新生,而且新的设计创意让我们的产品更受欢迎。”李建康说,2008年9月,位于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家具美术设计系与怀远藤编企业结成扶持对子,川美派出藤编工艺研发小组,与藤编工人密切配合,最后双方共同将川美提供的创意设计制成产品并共同推广。
  
  现在,怀远藤编已由原来的30多个品种发展到180多个品种,还申请了40件藤编工艺品国家专利,藤编的年产值已过亿元。
  
  有了好产品后,怀远藤编又在四川交大、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帮助下,拓宽营销渠道。四川外国语学院更是把外国人领进了李建康的店。
  
  恢复并壮大的工业、现代农业园、重生的魅力城镇、脱胎换骨的民间工艺品……这一切让记者感受到,灾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